《道士塔》教案1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06  |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本文所叙述的史实。 
2.理解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重点、难点) 
3.学习本文穿越时空的想象和强烈的抒情意味等写作特点。 
4.培养学生爱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意识和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一个很不轻松的话题,是关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一次文物浩劫的。按我的理解,近代中国遭受了两次文化遗产的大浩劫,一次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一次是1905-1914年外国探险家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多次劫掠。这两次浩劫对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几乎是灾难性的。当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船船运进国外的博物馆的时候,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心不在流血?第一次浩劫让我们记住了咸丰皇帝的腐朽,第二次浩劫让我们记住的却是一个小人物——王道士的昏聩。今天学习的课题便与王道士有关。请大家打开课本第53页,《道士塔》。(板书) 
  
二 解题: 
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2.莫高窟,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包括洞窟550多个,壁画5万多平方米,有10个八中校园大,文献资料四五万册。目前,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万余册,英国图书馆藏有11297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有6000册,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有11050册,日本私人藏有592册,此外还有2700余册分散于各地。 
  
3. 王道士,即王圆箓,祖籍湖北麻城,出生在陕西。因为躲避战乱,王圆箓流落到甘肃酒泉,为了生计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王道士四方云游,于1892年左右来到敦煌,在三危山下发现莫高窟。这时的他已年过四十。 
  1900年5月26日,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他向敦煌县令汇报,并奉上经文两卷。然而不学无术的严知县却视为废纸,毫不理会。 
  王道士守着经文整整三年,又一位知县上任了,王道士再次上报。这位汪知县总算高度重视,并亲自到莫高窟查看一番,指示王道士要好好看管这些经卷,然后打道回府,再无下文。后来外国人知道了,千里迢迢赶来,用很少的钱从王道士手里买走了其中的大部分藏书。 
  作者对这些宝物的损失感到十分痛心并从中深省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即是根据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 朗诵课文 
  
四 研读课文内容 
1.学生概括各部分内容 
     (一):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二):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三):一种痛心;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四):敦煌在中国;屈辱与光荣;  
      小结: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2.分析理解课文 
    这篇散文细述了敦煌文物被盗掠的经过,字里行间蕴涵着强烈的抒情意味。可以说,文句蕴涵内容十分丰富,每一个句子都浓缩了作者的深情。 
提问1:作者对王道士、对敦煌文化艺术的遭遇的态度是什么? 
王道士是敦煌文化的罪人,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不能肩负起这笔文化重债。莫高窟被掠,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提问2:偌大的莫高窟,前后十几年,在王道士的手里被卖掉了,其间的王道士、满清官员、外国冒险家各自充当了什么角色?请结合文句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3:作者最这三种人的不同行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板书] 
王道士:涂壁画、毁雕塑、塑怪像:              惋惜与痛苦 
        受愚弄、贪小利、卖国宝:              痛恨与无奈  
满清官员:了无赤肠、不负责任、中饱私囊:            哀痛 
外国冒险家:餐风宿露,冒着危险,愿意吃苦,欺骗掠夺:谴责 
提问4:“我好恨!”恨的是谁? 
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五 写作特点赏析 
提问:这篇散文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外,在写法上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之所以被文章打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你们认为这篇文章最有特色的地方在哪里?请讨论。 
参考答案:1.穿越时空的想象;散文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强烈的抒情意味。诗化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悲怆苍凉。 
  
  
六 延伸扩展 
1.如果你是王圆箓,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 
2.有人说,如果不是外国探险家从莫高窟运走了绝大多数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那么这些资料最终的命运将不可预料,但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决不会比现在保存的完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道士在无意中为保全这笔人类共同的财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这种意见,你怎么看? 
3.中国现在有许多盗墓者,疯狂盗挖地下文物,然后倒卖出国,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他们的行为和王圆箓相比有什么异同?(附材料:安徽省公安厅最近侦破了一起特大盗掘古墓葬、走私、倒卖文物系列案(“3·25”案),抓获境内外犯罪嫌疑人30多名,追缴各类文物400多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就有128件,捣毁了6条文物走私通道。在此案中,境内外犯罪分子倒卖走私国家珍贵文物之多、作案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获利之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 
  
七 布置作业:《我眼中的王圆箓》 
  
板书设计 
道士塔 
        余秋雨 
第一课时 
(一):一个悲剧;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二):一片惨白;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三):一种痛心;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四):敦煌在中国;屈辱与光荣; 
第二课时 
王道士:涂壁画、毁雕塑、塑怪像:              惋惜与痛苦 
    受愚弄、贪小利、卖国宝:              痛恨与无奈  
满清官员:了无赤肠、不负责任、中饱私囊:            哀痛 
外国冒险家:餐风宿露,冒着危险,愿意吃苦,欺骗掠夺:谴责 
写作特色: 
1.穿越时空的想象;散文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强烈的抒情意味。诗化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悲怆苍凉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