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能力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含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A.矫健  | 
 不假思索  | 
 不胫而走  | 
 暇想  |  
| 
 B.陷井  | 
 誓不两立  | 
 卷铁浩繁  | 
 商榷  |  
| 
 C.湛蓝  | 
 群英汇萃  | 
 功亏一匮  | 
 必竟  |  
| 
 D.忸怩  | 
 一蹋糊涂  | 
 宏篇巨制  | 
 诙谐  |   
2.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是假设关系的一项是 
[    ]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D.兄弟不和,咥其笑矣。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3-4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沙漠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大海,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了行军的环境气氛。 
B.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与愁思。 
C.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这个动作比“一夜征人尽望乡”更具意蕴,更为含蓄。</PGN0026B.TXT/PGN> 
D.从本诗的题目可看出诗人也参加了远征,全诗是一个壮阔而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的景色、声音、动作、感情四者融合一体。 
4.这首边塞诗,全诗四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抒写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 
A.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B.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阅读下面这首五言诗,完成5-9题。 
   
上山采蘼芜① 
   
无名氏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②去。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 
织嫌日一匹⑤,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古诗无题,以首句为题。蘼芜,香草名。②〔閤〕旁门、小门。③〔缣(ji1n)〕双丝的细绢。④〔素〕白色的生绢。⑤〔匹〕长四丈。 
5.下面几个句子的释义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改正。 
(1)新人虽言好:新人虽说性情善良。 
(2)手爪不相如:手和指甲比不上故人。 
(3)新人工织嫌:新人的工作是织嫌。 
6.“长跪问故夫”以下是不是有对话?如果有,请一一标明,如“××……××”系××所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一段话,说说你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用第三人称将故事改写成一篇短文,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参考答案 
  
1.答案为D(A.不选的原因是:“不假思索”,“不加思索”均可以,“暇想”的“暇”应改“遐”。B.“誓不两立”的“誓”应为“势”。C.“群英汇萃”的“汇”字错了,应改变“荟”。“功亏一匮”的“匮”字错了,应改为“篑”。“必竟”一词的“必”字用错了,应改为“毕”。D.“一蹋糊涂”的“蹋”字错了,应改为“塌”。“宏篇巨制”的“宏”字用错了,应为“鸿”,所以本题答案应为D。) 
2.C(A.并列  B.承接  D.因果) 
3.D(“诗人也参加了远征”无从得知) 
4.A(二者都贴切应用典故,有相同点,在笔法上也做到情景交融。) 
5.(1)“好”的古义是美。 
(2)“手爪”,借代织布技术。 
(3)“工”,善于。 
6.“新人复何如”是故妻问语。“新人虽言好……不相如”是故夫答语。“新人从门入……从?x去”是故妻怨语。“新人工织缣……不如故”是故夫后悔语。全由对话组成。 
7.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没有地位,随时都有被丈夫遗弃的可能,也揭露了男人喜新厌旧的心理。8.9.提示:①第1、2章显然说的是同一时间内的事:静女开始时故意藏着,让她的情人费劲地寻找,而后才出来跟他见面,彤管即见面时所赠。②荑与彤管并非一物,可见第3章说的是另一天的事,夷乃静女牧羊时所采,可见双方是在劳动中结识的。③可以先叙青年男子向城隅走去,再用倒叙说明赴约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