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基础演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B.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翔尽的叙事。 
C.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对于别的文体,这不是必须的)。 
D.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炼,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涵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种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 
B.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一般说来,优秀诗篇总是避开直说,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 
D.当我们读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于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B.我第一次读崔颢的一首《长干曲》的时候,因为想像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 
C.这种诅咒,诗人用它表现为“刚刚死去的儿子”的形象,这种感情仍然是复杂的。 
D.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进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写的是不堪忍受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忍和毅力的赞美。 
B.长城是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要是把它当作古董,而且一味地陶醉于先人创造的业绩,则长城可能成为锁链,我们将因而停滞不前。 
C.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耳濡目染中进行。 
D.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包的符号来进行。 
5.下面句子中,衔接得最好的一项是 
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天女散花般想像的自由。________。 
[    ] 
A.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寓着什么。 
B.言在彼而意在此,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寓着什么。 
C.言在彼而意在此,不是隐寓着什么,而是说明着什么。 
D.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隐寓着什么,而是说明着什么。 
6.对下面诗句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A.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了“夜半”时分的景象和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搭配颇见用心。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中,一个“客”字,写出了诗人那种难以言传的离愁别绪。 
D.全诗前两句布景密度大,一共写了四种景物,后两句疏朗,只写了一件事,这就突出了诗人听觉感受的强烈。 
课内纵横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的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对于别的文体,这不是必需的,因为它们通过详尽的文字尽可以把内容讲清楚)。上述情况在诗中通常被称为含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下面是臧克家的《老马》诗中的句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像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出来的是不堪重负的老马,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的坚忍的毅力的赞美。 
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像的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也是欣赏诗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或者叫做训练。当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 
7.“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结合实例说明什么是“它原先的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深远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举《老马》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鉴赏诗歌为什么需要“想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读李煜 
   
邵盈午 
   
在历代帝王中,似乎还没有哪一个能有李煜这样的幸运,虽千载之下,只要一提他的名字,连文化档次并不高的人也会将他与下列词牌联系在一起:《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推《虞美人》。 
《虞美人》一词所反映的无疑是末世昏君的亡国之愁。但如果仅着眼于此,便很难解释李煜的这首词何以会在不同阶层的读者中间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其实,这首词所凝聚的经过符号化的情感,并不是与亡国之愁一一对应的。就李后主当时的心境推究,他的“往事”、他的“故园”,乃至他的“雕栏玉砌”和“朱颜”,皆有具体所指,它们与“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一起,构成了连贯的意象群,于是“愁”被净化了,剥离了亡国之愁的实体,只剩下万古恒同的外形,达到如斯境界,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才会超越时空而获致永恒的意义。无论哪一个时代的人,不论当时人的“愁”是什么,都不难从中领悟到人类最普遍的直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的蹉跌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那种深切的发现。而诗与非诗的差别,难道不就在于对人类直接经验本身的综合、提炼与升华的程度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煜又是有幸的:他在“仓皇辞庙”中失去的面子,却在文学里挽回来了,并在这里重新获得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如今,人们提起李煜,所指的已不复是那个袭位怠于政事的昏君,而是一个创作出不朽作品的文学家。如果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那么李煜便堪称我国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上脱花间派的窠臼,下开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词风,对自宋以来的词人影响甚巨。 
我不禁想起《西清诗话》所载艺祖“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的话。其实,艺祖的这一假设毫无意义,李煜原本就不是什么政治家;降宋后,做了虚有其名的违命侯,哪里还构得成对大宋江山的威胁;可悲的是,李煜乃一天生情种,总也收不了泪,忘不掉他的“故国”。这一下可了不得,他的那些情辞双美的作品一经脱手,便不胫而走,轰传江南,这就不能不使宋太宗意识到李煜的存在就是江南旧梦死灰复燃的希望。狠毒、阴鸷的宋太宗,遂传旨御医,务必设法使李煜死后尸体作俯首屈身之状,以示永世臣服。当李煜在42岁生辰的那天,奉旨饮下宋太宗派人前来给他“祝寿”的御酒后,顿时五脏剧痛、全身痉挛,头足相就,状如牵机,于次日晨气绝身亡。 
自此,世界上将不复再有南唐时的那个李后主;幸好,这幕宫闱残杀的惨剧,已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岁月冲刷不掉的,却是那“东流”至今的“一江春水”。 
(摘自《散文》1999年7期) 
11.这篇散文中,作者认为李煜的不幸与有幸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作者看来,李煜的《虞美人》令不同阶层的读者引发强烈共鸣,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二段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煜又是有幸的”,“这个意义”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为 
[    ] 
A.文章写李煜被毒死的细节,是为了显示宋太祖的狠毒。 
B.文中引用了艺祖“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的话,意在指责李煜的昏庸无能、治国无方。 
C.作者对李煜作为一个词人的评价是极高的,认为他上脱花间派的窠臼,下开豪放派词风,对宋代词人影响甚大。 
D.在作者看来,《虞美人》的千古传唱并不在于它浓郁的国破家亡之愁,而在于它的“愁”字里蕴含的共性:经过人生的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认识。 
E.正因为李煜的一些情辞双美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才唤起了无数读者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参考答案 
  
1.A  2.C(直说。)  3.A  4.B  5.A 
6.D(写了六种景物) 
7.原来的状态指诗人原先想说的话(或对现实的直接反映)。如《老马》中诗人“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们坚忍的毅力的赞美”。 
8.在东边篱笆边采摘菊花,南山忽然突入我的眼帘。作者把客观景物和主观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神情,表现了作者远离官场的闲适心情。 
9.欣赏诗歌需要“泡” 
10.因为诗歌不直说,含蓄精炼 
11.不幸在于它是个亡国之君;有幸在于他在文学世界里获得了人生价值与尊严,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12.人们能从这首词中领悟到人类最普通的直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蹉跌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最深切的发现。 
13.真正的诗对人类直接经验进行集合、提炼与升华。 
14.AB(A项是为了突出李煜的悲剧。B项是为了突出李煜对诗的钟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