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4  |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杰 
※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3.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难点: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掖yè(塞进衣袋或夹缝里)      蔸dōu(相当于“丛”)     屏气静神    孟德尔     摩尔根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淤yū泥      贬biǎn斥chì(贬低斥责)     籼xiān稻      分蘖 niè (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  
二、课文研讨: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练习一)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练习二) 
——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3、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练习三) 
——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 
①    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②    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    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4、阅读下面的课文,并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和压缩,把主要意思用两个复句表达出来。(练习四) 
——袁隆平对这蔸奇特的稻禾精心照顾,收获时对其种子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遗传学的分离定律,断定这株去年发现的稻禾,是“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袁隆平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了真理,认定:只要探索出“天然杂交稻”的生长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人物通讯。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