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五首《双桅船》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0  | 
 
 
 双 桅 船 
 
(1)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 20 岁回城,做过临时工厂当工人。 1952 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 1969 年“上山下乡”,在农村开始写诗。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 1975 年,舒婷正式调到织布 1978 年在北岛、芒克主编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歌《致橡树》和《呵,母亲》,此后,她的诗作多次在《今天》和福建的油印刊物《兰花圃》上出现,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1979 年 4 月和 6 月, 《诗刊》先后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引起诗坛的关注。 《福建文学》自 1980 年第 2 期开始,展开了舒婷诗歌作品的讨论,历时 11 个月。舒婷无形中成了“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 年,她的创作在争议中达到高峰期,此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诗选》,一时为众多诗歌爱好者和青年读者所争相购买。  
 
1986 年她出版了新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较前那种美丽忧伤的诗风有了变化。 1985 年以后,舒婷另辟蹊径,将创作精力转入到散文领域。她的散文带着诗的特质与韵味,浪漫感伤、聪颖多思的诗人情怀,在散文写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8 年舒婷出版散文集《心烟》,多为忆往之作,显示了作家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走向。  
 
1985 年至 1989 年,舒婷应邀分赴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德国出版了 3 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76 — 1979 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 1982 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 1985 年、 1996 年由 ( 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人选。  
 
(2) 基本解读。  
 
诗人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有海岸才有船的航程,因为船,海岸才显得实在与温暖。船与海岸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天然联系。同时,诗人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冀/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青年人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使 ( 双桅船》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3) 精华鉴赏。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有人认为,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 “风”、 “风暴”、 “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内在的感受。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像并构造成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 ( 双桅船 ) 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 “岸”、 “风暴”、 “灯”等具体形象,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隐约的社会感怀。诗的最后四句: “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已经被广泛流传和引用。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意在让学生理解诗歌的题旨。  
 
“死水”象征着死气沉沉、满眼疮痍的中国的社会现实。这首诗用“翡翠”、 “桃花”、 “罗绮”、“云霞”等词来形容“死水”,带有讽刺意味,采用的是反写的笔法。 《热爱生命》在写作上是首先通过意象的堆积作了铺垫,然后推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最后点明热爱生命的理由是相信未来。双桅船与岸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关系。  
 
(2)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意在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语感的接受,以及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两句诗在诗中出现了四次,它既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另外,它又是整首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