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下(初三下) >>课文练习 >>
《送行》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2-08


九 送行
比尔博姆
自学支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学习文章的铺垫手法。
2、讨论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生活哲理问题。
3、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从世间百态中感悟美好的事物。
学法指导
学会质疑
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那么从何发疑呢?
1、找寻关键词句发问。关键的词语指: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如“正在与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勒罗没朝后站,双手仍紧抓着那个年轻的美国人”等。这些词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关键的句子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后,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质疑:(1)所圈的词的含义是什么?它有何表达作用?(2)加点的词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3)画线句子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如何?是否矛盾?次序是否可调换?(4)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点?
2、根据文章结构和文体特点质疑。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只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文体特点。例如:文中写了两种送行,这两种送行有什么不同?本文是一篇幽默散文,这种幽默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效果?
自测支点
自我测验(100分)
一、 基本技能考查(10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1)笨拙( ) (2)饯行( ) (3)凄怆( ) (4)熙攘( ) 
(5)尴尬( ) (6)邂逅(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4 分)
不谙世故:
溢于言表:
若有所思:
邂逅:
3、概括文章大意,述说作者在写作本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2 分)
二、课内语段阅读(24分)
(1)可现在,在月台上,我们又变得局促不安了。我们的朋友的脸出现在车窗口,但那已像是一张陌生人的脸——一个巴望讨好、哀哀求助的、笨拙的陌生人。“你东西都拿了吗?”我们中有人打破了沉默。“拿了,都拿了。”“你将要在车上吃午饭。”我说,尽管这个“预言”已经重复过几次。“啊,是啊!”他坚信不疑地应道,还补充说那趟车是直达利物浦的。这句相当奇怪的话使我们很吃惊,我们互相递着眼色,有人问:“它在克鲁不停吗?”“不停。”那位朋友简短地答道。他几乎变得叫人讨厌了。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们之中有个人强作笑颜,对旅行者点点头,打了个哈哈,对方同样应一声,报之以点头和微笑。又一个人一阵咳嗽,打断了又一次沉默,显然,那是故意做作的,不过也能挨点时间。月台上的嘈杂熙攘不见静息,离开车还早,我们的,也是我们那位朋友的“解脱”还没到来。
(2)我游移的目光落在一个肥胖的中年人身上。他站在月台上,正与车厢里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和我们只隔开一个车窗。他那硕大的侧影好像有点面熟。一望而知,那位小姐是美国人,他是英国人。要不,凭他那感人的表情,我会猜想他是她的父亲。我真希望能听到他在说些什么,我断定他正给予最好的忠告,他眼神里深挚的慈爱实在动人。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使他那么吸引人,以致在我站着的地方也能感觉到他的魅力。
1、 解释下列词语:(6 分)
局促不安: 
嘈杂熙攘: 
做作:
2、 以上两段分别写了两种送别,请你简单概括出来:第一
写 ,第二段写 。(4 分)
3、两种送别在场面上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3 分)
4、人们常说,“礼多人不怪”,课文却写出了“礼多人也怪”,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为朋友送行常常会成为“一出滑稽戏”?(4 分)
5、对于勒罗在给美国小姐送行过程中的表现,你是怎样评价的?这是不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 (3 分)
6、古诗文中,写送别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两句。(4 分)
三、课外语段阅读(26分)
送行(节选)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只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目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的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烘烘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的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 Bcc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遇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桩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tún( )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己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帖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xié( )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要挨饿的样子。
 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戴着风帽,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在最后的一分钟,她来了。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péng( )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的就跳上了车。这时候车已在rú( )动。送行的人大部份都手里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罢!”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一大堆礼物,我一个箭步窜上了车,我来不及致辞,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说:那些送行的都是谁?你丢给我那一堆东西,到底是谁送的?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
计开水果三筐,泰康罐头四个,果露两瓶,蜜饯四盒,饼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点八盒,纸烟八厅,信纸信封一匣,丝袜两双,香水一瓶,烟灰碟一套,小钟一具,衣料两块,酱菜四篓,绣花拖鞋一双,大面包四个,咖啡一厅,小宝剑两把……这问题我无法答复,至今是个悬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
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
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1、 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tún( )积 xié( )在手上 péng( )松 rú( )动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6 分)
骊歌:
耀武扬威:
纷至沓来:
3、 请写出下列语句的出处和作者。(4 分)
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 
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 
4、 文章提到课文所写的勒罗的送行,可以看出作者与比尔博姆相比也对送行有着同样
的感受,请找出相关的语句。(4 分)
5、 文章语言比较幽默犀利,请举例说明,并简单评析。(4 分)
6、 对于送行,作者的态度是“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你是否赞同?说说理由。
(4 分)
四、专题活动(10分)
古往今来,很多诗词歌赋中都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请你搜集整理,与同学们交流。
五、口语交际(10分)
期中考试前夕,李斌同学到办公室问王老师:“王老师,这次语文考试有没有口语交际方面的题目?”王老师笑着对他说:“你是不是希望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听了王老师的回答,李斌同学若有所悟地离开了办公室。你悟出了王老师的言外之意吗?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解释。
六、写作练习(20分)
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接受过亲人朋友的送行?在送行亲人朋友时,在接受过亲人朋友的送行时,你有什么发现和感触?请写出来。 
精彩链接
送别
古人的每一次送别,都是一次诗情画意。以前总会想象太子丹送荆轲于易水的情景:太子丹给荆轲满一盏酒,荆轲一饮而尽,将酒盏一摔,击节而歌,一去不复还。这是送别的一种,虽然作态,但确定了一种老爷们儿之间送别的模式,果断决绝,一往无前。还有梁祝的十八相送,是小儿女式的送别,一路上祝英台眉目含情,路边的花也开得艳了。梁山伯心里没事儿,但受了这种气息的熏,也意气风发起来,头上的纶巾沐在春风里抖得欢快。
  我们从小熟读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李白相送他的偶像孟浩然,由于被李白写成了诗,就传诵了千古。那时候,我们所向往的盛唐啊,每一场送别都能引发一次磅礴的诗情。李白送友人,送出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勃送杜少府时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对朋友元二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一个落第的张继,在姑苏城枫桥下面的小客船里遥听寒山寺的钟声,愁绪满肠,做诗来将自己相送,这一夜,经典诞生,台湾的张晓风称之为“伟大的失眠”。
  即使不是十里古道长亭,送别也是一个可以入诗的过程。只是现如今交通便利,去到世界另一端也不过是朝夕而已,没有了古人长途跋涉的困苦与浪漫,没有了布满车辙的古道上马车吱吱哑哑的韵律,也没有了船橹轻摇与水花飞溅的交响。现代远行者的手中是一本时尚杂志,到了目的地随手扔掉,全没了古人旅途上展卷夜读、掩卷长叹的古风。今人朋友之间的相送,没有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感伤,代之以一桌酒席,赠言一句:“早日发财!”转头各自相忘,不会再像杜甫梦到李白一样,担心他在满是冠盖的京华独自憔悴。
  真正称得上有离别意的,是至亲至爱的人们之间的送别。第一次出国上飞机那天,我咬着牙默不做声,但是管不住泪如泉涌。奶奶含着眼泪训斥我:“不许哭!”爸爸微笑着用温热的手把我的手握紧。妈妈怕我难过,笑着看我,眼里脸上却也都是眼泪。这种场面,一生一次,就让我怕了离别。
  再有要送的朋友,我要道声珍重,之后赠言一句:“早日发财,不必远送。”



送行
一、1、略 2、不谙世故:不熟悉处世经验。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上、神情上。若有所思:好像有所思考的样子。邂逅:偶然遇见。3、在生活中,人们有着良好的愿望,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情实感,需要沟通。二、1、略。2、我们送行远行的朋友 中年人(勒罗)送行陌生的小姐 3、前一种送别:局促不安、说多余的话、长时间沉默、强作欢颜。 后一种送别:热切地说着、感人的表情、给予最好的忠告、深挚慈爱的眼神。4、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仅停留在形式上。与人告别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形式多样,但是演变成了“不得不送”“不敢不送”,强作笑颜,因此没有话找话说,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浑身不自在,这都是因为过于拘从理节而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难以捉摸的事。 5、这是开放性的问题,只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6、略 三、1、略 2、略 3、略 4、“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的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烘烘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噘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5、“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戴着风帽,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车快开了,不见她的踪影”,以送行者的早与被送者的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章语言的幽默性。“觉得是在接一个人,不是在送一个人”更突出了这种幽默性。“那些送行的都是谁?你丢给我那一堆东西,到底是谁送的?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读罢让人啼笑皆非,可见作者的幽默诙谐。 6、略  四、略  五、略  六、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送行》ppt课件(21页)
《送行》说课稿2
《送行》教案4
《送行》学案
《送行》ppt课件7
《送行》ppt课件6
《送行》ppt课件5
《送行》说课稿
《送行》ppt课件4
《送行》ppt课件3
比尔博姆《送行》原文阅读
苏教版《送行》ppt课件2
《送行》教案3
《送行》教案2
《送行》教案1
《送行》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